12月22日,冬至之际,工商银行率先降低定期存款利率,随后其他几大国有银行纷纷跟进,降幅显著,股份制银行也跟随调整,并将最终引导其他中小银行跟进下调。
一般我们常说“降息”“降准”,指的是央行层面调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和存款准备金率,而这次是商业银行自发调降存款利率。不是央行,而是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和招商等全国性股份银行。降的也不是LPR,而是存款利率。
公告显示,本次调整涉及3个月、6个月、一年、两年、三年、五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。一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10个基点,两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20个基点,三年期、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25个基点。此次银行降息为年内第三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。调整后,3年期定存挂牌利率跌破2%,从2.2%降至1.95%
虽然只是商业银行存款降息,但是依然意义重大。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:
一是银行业利润压力大。息差是银行利润的基本盘。而当下的情况,恰恰就是息差一直收窄。2023年上半年,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为1.3万亿元,同比增速下滑4.5%;银行业平均资本利润率、平均资产利润率分别为9.67%和0.75%;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末,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保持在1.73%,环比下降0.01个百分点。当前商业银行利润增速处于低水平,资本利润率、资产利润率和净息差则处在最低水平。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以银行系统为核心,银行利润率是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本前提。
二是出于全面刺激消费的考量。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,今年11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291.2万亿元,同比增长10%。而根据市场预测,今年GDP增长大约是5.2%左右。GDP增速是“创造财富的速度”,M2增速是“印钞的速度”。目前M2增速大约是GDP增速的2倍,但今年CPI在低位,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也处于调整状态。为何大量的货币没使资产价格上涨?主要是今年M2中很多货币是静止的钱。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,今年前3季度末住户存款增长高达16.5%,远高于其他存款增速。说明居民有了钱之后主要是储蓄,未能很好转化成投资消费。降低存款利率,在一定程度上是引导和鼓励资金转向投资和消费,促进经济良性循环。
三是为新一轮刺激计划做准备。银行不但要守住息差基本盘,更要持续扩大信贷规模。下一轮降息,很有可能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一道形成新的救市合力。展望2024年,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“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”要求之下,市场普遍认为明年存款利率或仍有继续下调,为实体经济成本下降腾挪空间。明年年初降息的空间正在逐步打开:一方面,四季度经济复苏的动能尚不牢固,近期投资与价格数据波动,制造业PMI、出口同比增速已经回到6月降息前的格局,反映实体对持续的逆周期调节诉求仍高。银行负债端成本的进一步压降,也为资产端成本下行打开空间。另一方面,12月美联储转向信号下外部汇率压力边际缓解,汇率波动趋近于正常弹性水平,“稳汇率”对央行货币宽松的制约或有减轻。
从长远看,在经济下行周期,降息降准的货币政策很容易跌入流动性陷阱;消费端和企业生产端双双低迷,不消费、不投资又会加剧社会需求减弱、就业难、赚钱难,陷入死循环。只有打通新的增长点或者激活旧的发力点,才可能打破这种僵局。返回再读最高会议所说“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,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,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”。以进促稳,这个“进”,就是找到突破的机会和着力点,然后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,拉动整体经济活力。信心比黄金重要,就是要建立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的长期信心:除了持续性地采取积极的货币手段与财政手段之外,还需要从体感上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宏观经济、就业形势与资产价格层面的回暖,且这样回暖具有长期可持续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