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央企产融结合发展情况
(三)央企金融平台的常见问题
1.偏离产融结合的初始目的
在前一轮较为宽松的金融大环境下,部分央企开展金融业务存在粗放现象,没有锚定产融结合的理性发展路线,将金融业务看成集团利润多元化的渠道,忽略了产融结合中产业与金融“融合”的要务,偏离了设立金融平台的初始目的。
2.缺乏成熟的产融协同机制
央企内部的产业平台与金融平台因利益主体的相对独立性,在协同上存在普遍性阻力,很多潜在的产融结合增值空间和创效机会难以被充分利用,制约了央企产融结合的实际效果,大多协同仅存在于业务层面,未触及战略层面。
3.以实体产业的经营理念管理金融平台
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行业规律差异很大,很多央企按实体企业的标准要求金融平台,导致金融业务盲目追求规模扩张,为实现利润持续增长甚至铤而走险,形成了较多的风险隐患和金融资产泡沫。
4.难以提供市场化的激励机制
金融业务高度市场化,人员流动性大,核心员工对薪酬要求高。而央企尤其是传统行业,团队相对稳定,尽管薪酬水平相对较低,但员工归属感强,流失率较低。央企人才管理机制与金融行业差距较大,在工资总额、管理要求上限制较多,难以吸引或留住市场化人才。
5.风险管理科学性不足
央企对风险的容忍度极低,与金融业务高风险的特性格格不入。很多央企对投资效果有严苛的评价机制,对亏损项目责任人进行追责,而任何投资都无法保证绝对盈利。难以科学对待风险管控,导致央企金融业务风格保守,很难有突出表现。
小结
从机构类型上看,央企产融结合在集约型和提效型金融平台上发挥效果更好,与主业关联程度更高,服务作用更明显;在创利型金融平台上,央企市场化竞争力较弱,整体表现不佳。
从产融结合效果上看,目前央企金融平台在发展多元化经营,拓展利润增长点方面的效果更直接,而在支持主业发展上,虽然参与了众多产业集团内部项目,但是引领作用、提效作用尚不显著。
(未完待续)